2020年度校級“課程思政”教學項目擬立項建設項目公示
各學院、校區:
根據《臨沂大學深化課程思政建設實施方案》(臨大校辦發〔2020〕9號)和《關于開展2020年度“課程思政”教學項目建設工作的通知》(臨大教字〔2020〕13號)等文件安排和要求,教務處組織開展了2020年度校級“課程思政”教學項目的建設、申報、評審工作。通過學院推薦、學校審核、學校專家組評審等程序,擬立項建設臨沂大學2020年“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研究項目140項,“課程思政”示范課程項目173項,共313項(詳見附件),現將評審結果予以公示。
自公示之日起3個工作日內,單位或個人如對評審結果有異議,請以書面形式向教務處提出。單位提出異議的須在書面材料上加蓋本單位公章,個人提出的異議須在書面材料上簽署姓名。
聯系電話:7258155
教務處
2020年11月10日
附件1.2020年度臨沂大學擬立項建設“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研究項目一覽
附件2.2020年度臨沂大學擬立項建設“課程思政”教學示范課程項目一覽
附件1:
2020年度臨沂大學擬立項建設“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研究項目一覽
序號 | 學部 | 學院 | 專業 | 項目名稱 | 項目主持人 | 成員 |
1 | 工學部 | 自動化與電氣工程學院 |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 地方高校電氣類專業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探索與實踐 | 刁述妍 | 從蘭美、謝印忠、張新帥 |
2 | 工學部 | 機械與車輛工程學院 | 車輛工程 | 思政教育融入《汽車產業政策與法規》課程研究 | 曲文君 | 麻曉飛、王艷輝、翟秀海、楊雪銀 |
3 | 工學部 | 土木工程與建筑學院 | 土木工程、城地下空間工程等專業 | 基于土木工程專業基礎力學的課程思政理論與關鍵問題研究 | 鄭國棟 | 張令梅、蔣蔣、王玉蘭、王南 |
4 | 工學部 | 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 | 軟件工程 | 思政元素融入計算機專業課的探討 | 李宗璞 | 謝印芬、王瑾、趙德玉、薛琳、丁林花、謝穎、許作萍、高雷 |
5 | 工學部 | 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 | 適用于本科各專業(通識必修課) | 信息化戰爭背景下的總體國家安全觀 | 臧廣良 | 張問銀、王曉林 |
6 | 工學部 | 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 | 軟件工程 | 新工科背景下軟件工程專業思政教育研究 | 王海峰 | 趙德玉、何淑慶、劉海濤 |
7 | 工學部 | 自動化與電氣工程學院 | 機器人工程 | 工程教育背景下的課程思政融入機器人工程專業教學體系的探索與研究 | 趙琳 | 張安彩、楊穎、張興強、李玉廷、劉志、齊延興 |
8 | 工學部 | 機械與車輛工程學院 | 飛行器制造工程 | 飛行器制造專業多方共建虛擬仿真平臺下的本科生課程思政體系研究 | 邢明明 | 韓虎、侯宗香、周麗麗 |
9 | 工學部 |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 新能源材料與器件 | 課程思政融入專業核心課程的研究與實踐 | 梁士明 | 王常春、馬登學、楊瑞寧、李丹、馬衛華 |
10 | 工學部 | 自動化與電氣工程學院 | 自動化 | 電子技術課程思政教育資源的挖掘與實施途徑研究 | 楊穎 | 謝印忠、劉兆棟、李振興、張新帥 |
11 | 工學部 | 自動化與電氣工程學院 | 自動化 | 融合思政教育培養德才兼備的創新創業人才--《單片機原理與應用技術》課程中思政教育教學改革探索 | 王春梅 | 陳向勇、宋東明、謝印忠、李正平、岳耀亮、李文永 |
12 | 工學部 |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 材料科學與工程 | “三全育人”理念下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課程思政研究與實踐 | 王常春 | 陳奎永、章強、梁士明、張永專 |
13 | 工學部 | 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 | 網絡工程 | 課程思政與新工科素養培育的研究與實踐 | 符廣全 | 楊自芬、王九如、張興、康梅娟 |
14 | 工學部 | 機械與車輛工程學院 |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 | “課程思政”視閾下的高?!靶鹿た啤闭n程隱性育人功能發揮的路徑研究 | 張成雷 | 田相克、韓虎、王振乾、劉佳佳 |
15 | 工學部 | 機械與車輛工程學院 |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 | “課程思政”融入機械類專業課程教學的研究與實踐 | 石建輝 | 韓虎、李秋實、田相克、尹玉亮、張建梅、劉佳佳、張登博 |
16 | 工學部 | 自動化與電氣工程學院 |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 電類專業-課程思政融入專業課程的研究與實踐 | 張偉 | 從蘭美、李正平、劉兆棟、霍建振、何莉萍、周海玲 |
17 | 工學部 | 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 | 通信工程 | 一流課程思政建設的實踐與推廣 | 張德偉 | 荊長強、朱孔偉、王守志 |
18 | 工學部 | 機械與車輛工程學院 | 機械電子工程 | “新工科”專業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模式研究——以《C語言程序設計》為例 | 麻曉飛 | 孫雪梅、王銳、李帥、曲文君、顧宗磊 |
19 | 工學部 | 土木工程與建筑學院 | 土木工程、城地下空間工程等專業 | 以課程思政推動土木工程專業課程教學與實訓——基于“大國工匠”精神 | 賈傳洋 | 王海龍、于獻彬、孫熙震、李偉 |
20 | 工學部 | 土木工程與建筑學院 | 建筑學 | 課程思政融入建筑設計教育的研究與實踐 | 尹維玲 | 楊建宇、任紅宇、宋靜、李旭 |
21 | 工學部 | 機械與車輛工程學院 |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 | 基于工程教育認證理念的一流專業建設課程思政研究與實踐 | 馬保聰 | 田相克、韓虎、張成雷、李秋實、劉佳佳 |
22 | 工學部 | 機械與車輛工程學院 | 車輛工程 | 課程思政在汽車企業管理中的應用與實踐 | 劉富勝 | 陳佩江、密曉 |
23 | 工學部 | 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 | 軟件工程 | 基于PBL教學模式的《面向對象程序設計》課程思政教學研究 | 陳新疆 | 何淑慶、姚曉玲、張龍翔 |
24 | 工學部 |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 材料科學與工程 | “新工科”背景下高分子物理實驗課程思政研究與實踐 | 李因文 | 馬登學、徐守芳、李興建 |
25 | 工學部 | 自動化與電氣工程學院 | 自動化 | 課程思政理念下現代控制理論與工程倫理融合式教學模式構建 | 陳向勇 | 楊穎、劉建華、王春梅、劉志、郭明、趙峰、孫建強 |
26 | 工學部 | 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課程思政融入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教育的研究與實踐 | 劉鳴濤 | 張問銀、王振海、康與云、董艷雪、謝印芬、楊洪亮 |
27 | 工學部 |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 材料科學與工程 | 課程思政在《材料科學基礎》課程中的研究與實踐 | 章強 | 王常春、田相鑫、李傳明、劉偉 |
28 | 工學部 | 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師范)思政課程體系建設研究與實踐 | 康與云 | 謝印芬、劉鳴濤、馮桂芳、葛艷玲、董艷雪、肖雪蓮 |
29 | 教育學部 | 教育學院 | 小學教育 | 師范類專業課程思政建設標準與評價體系研究 | 張朝珍 | 張立梅、趙金霞、曹彥杰、李永婷、柏靈 |
30 | 教育學部 | 教育學院 | 小學教育 | “課程思政”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的研究與實踐 ——以《教育政策與法規》為例 | 張世愛 | 吳仁英、薄存旭、趙春鳳、孫百娥、杜若菲、朱旋 |
31 | 教育學部 | 體育與健康學院 | 全校各專業 | “三全育人”背景下應用型大學體育課程融入思政教育的機制與路徑研究 | 朱海艷 | 趙光勇、季躍龍、張福彩、張麗紅 |
32 | 教育學部 | 美術學院 | 美術學 | 后疫情時代審美教育的倫理價值——課程思政融入專業教育的研究與實踐 | 張玉磊 | 呂春、付長青、肖萌、王寶棟、曹彥明、高文兵、劉明虎 |
33 | 教育學部 | 沂水校區 | 經管系各專業 | 大學英語“課程思政”融合路徑及策略研究 | 李寧 | 王升麗、高發照、武曉芳、趙昆、李軍、王洪娟、苗鋼、蔣慧慧、王亞鵬 |
34 | 教育學部 | 費縣校區 | 學前教育 | 學前教育專業藝術課程思政教育研究與實踐 | 馮麗娟 | 吳慶興、王瑞華、谷大勇、王勇、劉瀟、孫文敏 |
35 | 教育學部 | 費縣校區 | 學前體育教育 | 協同育人理念下學前體育課程思政融入機理與實踐路徑研究 | 陳鴻 | 盛昌繁、王光來、牟紅、周志剛、李亞東、王勇 |
36 | 教育學部 | 體育與健康學院 | 全校各專業 | “課程思政”融入大學體育教學的理論與實踐研究 | 趙光勇 | 楊濤、陳慶杰、杜志娟、王士柱、宋程華、梁瑞林、藺躍同、孟杰 |
37 | 教育學部 | 教育學院 | 學前教育 | 《學前教育研究方法》課程思政建設融合教育的探索與實踐 | 吳仁英 | 馬曉春、牛欣欣 |
38 | 教育學部 | 教育學院 | 應用心理學 | 課程思政教師教學素養發展研究 | 李樹軍 | 張涵、吳仁英、姜開巖、胡青 |
39 | 教育學部 | 教育學院 | 應用心理學 | 課程思政理念下“教育心理學”課程教學質量的提升策略 | 袁桂平 | 趙金霞、劉春志、姜開巖、周瑩、王濟榮 |
40 | 教育學部 | 音樂學院 | 音樂學 | 課程思政融入音樂專業教育的研究與實踐 | 閆妍 | 王德聰、劉長龍、馬銀瑜、胡原原、蔡明君 |
41 | 教育學部 | 教育學院 | 應用心理學 | 應用心理學專業英語“課程思政”教育的初步探索與實踐 | 張涵 | 胡青、李樹軍、鄒吉林、相青 |
42 | 教育學部 | 教育學院 | 教育技術學 | 基于混合式學習的《現代教育技術》課程思政建設研究 | 劉梅 | 劉春志、惠連曉、張年年、陳英文、朱玲、李愛娟、趙春鳳、張慧杰 |
43 | 教育學部 | 美術學院 | 美術學 | 課程思政融入高校民間美術教學的意義探析 | 劉明虎 | 徐曉慧、張玉磊、王建珍、樸勇、解惠杰、張娉 |
44 | 教育學部 | 費縣校區 | 學前教育 | 《學前兒童社會教育活動設計與實踐》課程思政研究 | 林紅 | 李言成、石云健、孫文敏、吳慶興、王瑞華、李傳永、吳敏 |
45 | 教育學部 | 美術學院 | 美術學 | 課程思政融入紅色地域美術教育的研究與實踐 | 劉曉東 | 趙大軍、宋偉 |
46 | 教育學部 | 費縣校區 | 小學教育 | 課程思政融入小教專業音樂綜合課教學的研究與實踐 | 李婧 | 王霞、林靜 |
47 | 教育學部 | 美術學院 | 環境設計 | 《家具設計》課程中思政教育的設計與實現研究 | 湯亞麗 | 徐曉慧、劉明虎、孫曉悅、張娉、夏夢遠 |
48 | 教育學部 | 美術學院 | 環境設計 | 充分挖掘思政元素、潤物無聲育人——以園林設計教學為例 | 周爽 | 張詠梅、姜睿、朱濤、張玲玲 |
49 | 教育學部 | 沂水校區 | 經管系各專業 | 課程思政融入高職計算機文化基礎的路徑研究 | 徐偉華 | 高廷紅、解秀葉、趙軍輝、宋寶貴、劉文萊 |
50 | 教育學部 | 體育與健康學院 | 體育教育 | 體育課程思政教學促進教師教學能力培養研究 | 王洪妮 | 趙光勇、周繼鋒、朱海艷、孫貴英、莊雪芹、董波、李洪波、盛昌繁 |
51 | 教育學部 | 費縣校區 | 學前教育 | 沂蒙民歌融入課程思政的路徑與實踐研究 | 劉瀟 | 陳永廣、劉艷、劉長龍、 |
52 | 教育學部 | 音樂學院 | 音樂學 | 課程思政融入《西方音樂史與名作賞析》教育教學全過程的研究與實踐 | 韓小菲 | 劉長龍、趙飛龍 |
53 | 教育學部 | 沂水校區 | 工商企業管理 | 《經濟法》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研究——全面依法治國理念融入《經濟法》教學創新研究 | 何雷 | 袁春雨、盧燕、高發照、張之亮 |
54 | 教育學部 | 美術學院 | 視覺傳達設計 | 課程思政融入視覺傳達設計實踐實訓類課程的研究與實踐 | 夏夢遠 | 季超、姜睿、張詠梅、肖萌、湯亞麗 |
55 | 教育學部 | 美術學院 | 視覺傳達設計 | 課程思政融入設計類專業基礎課程的研究與實踐 ——以設計概論課程為例 | 徐曉慧 | 張詠梅、劉文永、劉明虎、湯亞麗 |
56 | 教育學部 | 美術學院 | 動畫 | 課程思政融入藝術教育的研究與實踐 | 張峰 | 劉東榮、胡洋、馬嘯、尤麗娜、趙晶晶 |
57 | 教育學部 | 美術學院 | 美術學 | 課程思政融入山水畫技法課程的研究與實踐 | 樸勇 | 楊樹國;申海波;劉明虎;王建元 |
58 | 教育學部 | 沂水校區 | 經管系各專業 | 課程思政教師教學發展與教學能力培養研究與實踐 | 徐厚升 | 譚少波、竇建民、楊潔 |
59 | 理學部 | 化學化工學院 | 化學、應用化學、化學工程與工藝等 | 基于層次分析法的多元化、多維度課程思政評價體系的構建與實踐 | 夏其英 | 劉國魁、李云志、王愛香、時鵬飛、孟令宗、姜曉蕾、姚翠霞、冷霞、周廣麗 |
60 | 理學部 | 數學與統計學院 | 數學與應用數學 | 課程思政融入實踐類課程教學研究——以《數學課程與教學論》為例 | 杜彥武 | 李曉玲、徐傳勝、 |
61 | 理學部 | 化學化工學院 | 化學類 | 無機化學的課程思政研究和改革 | 鄭興芳 | 李東嬌、姜曉蕾、陳愛霞、戴志超、顏峰、劉福玲、弭侃、亓宏偉 |
62 | 理學部 | 藥學院 | 藥學 | 制藥工程專業《藥物分析》課程思政教育改革研究 | 劉言娟 | 王守箐、葛朝暉、郭紹芬 |
63 | 理學部 | 化學化工學院 | 全校本科生 | 基于食品與化學的課程思政教育與實踐 | 郭英姝 | 孫召梅、滕萬清 |
64 | 理學部 | 化學化工學院 | 化學、應用化學、化學工程與工藝等 | 理工科《物理化學(含結構化學)》課程思政教學團隊建設研究 | 孟令宗 | 夏其英、石云、楊吉民 |
65 | 理學部 | 藥學院 | 中藥學 | 課程思政與中醫藥教育的融合研究與實踐 | 辛杰 | 郭紹芬、張波、陳聰慧、李春雷、郝春香 |
66 | 理學部 | 藥學院 | 中藥學 | 以“工匠精神”為核心的《中藥炮制學》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 | 張波 | 辛杰、王振、何珊、劉言娟 |
67 | 理學部 | 化學化工學院 | 應用化學 | 課程思政融入應用化學專業教育的研究與實踐 | 張偉 | 夏閩、聶紅嬌、陳衛紅、胡曉煒 |
68 | 理學部 | 數學與統計學院 | 數學與應用數學 | 課程思政融入《高等代數I》教學全過程的研究與實踐 | 王樹艷 | 李鋒、孫洪春、薛兵、田運波、姚金江、任慶軍 |
69 | 理學部 | 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 | 電子信息工程 |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核心課程思政教育融入研究與實踐--以通信原理為例 | 孫如英 | 韓榮蒼、劉懷強、王法社、石紹華、呂利、李景蘭、王紅梅 |
70 | 理學部 | 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 | 物理學 | 《理論力學》課程思政的研究與實踐 | 張紹銀 | 艾樹濤、盧偉濤、田宏玉、楊柳 |
71 | 理學部 | 數學與統計學院 | 數學與應用數學 | 課程思政融入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教育的研究與實踐 | 吳艷 | 傅尊偉、石少廣、郭政、姚金江、郭霄怡、杜彥武 |
72 | 理學部 | 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 | 物理學 | 課程思政融入專業競賽的研究與實踐---以物理科技創新大賽為例 | 盧兆信 | 孫長平、李尊營、王法社、李道勇、魏明真、歐陽雨 |
73 | 理學部 | 化學化工學院 | 醫學檢驗技術 | 課程思政融入專業教育的研究與實踐 | 時鵬飛 | 劉麗賞、李瓊、鄭向江、孫召梅、王慶 |
74 | 理學部 | 藥學院 | 藥學 | 生物技術制藥課程思政在線教學研究與實踐 | 趙志龍 | 張淳、史曉委、孫晴、李永婷 |
75 | 農學部 | 資源環境學院 | 地理科學 | 課程思政融入專業課教學的研究與實踐 | 王軻道 | 趙興云、高華中、郭媛媛、王立志、張慧、楊曉輝、王蕓 |
76 | 農學部 | 資源環境學院 | 地理科學 | 課程思政融入專業教育的研究與實踐 | 梁仁君 | 李英才、宋紅麗、趙興云、王國棟、王濟洲 |
77 | 農學部 | 創新創業學院 | 不限 | 創新思維與創業實踐課堂思政教學改革研究 | 彭洪君 | 馬曉春、王洪偉、趙長芬、王君普 |
78 | 農學部 | 人事處 | 不限 | 課程思政與高水平教師隊伍引進的融合 | 李英奎 | 王九如、劉紅、王瑾 |
79 | 農學部 | 資源環境學院 | 地理科學 | 新時代景下高校地理思政教育課程的構建與實踐 | 趙興云 | 梁仁君、王國棟、王軻道、張玲玲、郭媛媛、楊曉輝、安娟、宋紅麗、王蕓、吳希媛、王月月、高華中、王欣麗、朱利凱、張含玉 |
80 | 農學部 | 生命科學學院 | 生物技術 | 課程思政融入專業教育的研究與實踐—以生物技術專業為例 | 邢晉祎 | 王學斌、全先慶、成妮妮、郝繼偉、閆麗 |
81 | 農學部 | 農林科學學院 | 動物科學 | “新農科”背景下專業基礎課課程思政教育路 | 井文倩 | 關立增、王慧、張寧波、王娟、畢崇亮 |
82 | 農學部 | 農林科學學院 | 園林 | 高校園林設計類專業課程思政探索與實踐 | 雷 瓊 | 李輝、類淑桐、霍憲起、劉敏、徐夢林、韓敬 |
83 | 農學部 | 農林科學學院 | 園林 | 《中外園林史》教學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探索與實踐 | 霍憲起 | 邱新民、劉敏、雷瓊、郎瑩、李輝、趙彥杰 |
84 | 農學部 | 生命科學學院 | 生物技術 | 《醫學遺傳學》課程思政教學研究 | 楊美娟 | 邱奉同、閆麗、隋智海、黃坤艷、周曉燕 |
85 | 農學部 | 生命科學學院 | 生物技術 | 互聯網背景下高校生物化學課程思政教學模式研究 | 楊傲傲 | 胡曉君、姜兆玉、馬忠明 |
86 | 農學部 | 資源環境學院 | 環境工程 | 新工科背景下環境儀器分析的“課程思政”教學課程設計及應用研究 | 孫愛德 | 李寶、任麗英、劉曉泓、田露 |
87 | 農學部 | 生命科學學院 | 生物科學、生物技術、食品科學與工程 | “課程思政”融入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體系構建與路徑探索 | 周振金 | 王學斌、邢晉祎、王娟、張建營、朱家華 |
88 | 農學部 | 資源環境學院 | 環境工程 | 新工科背景下環境工程CAD課程思政研究與實踐 | 焦偉 | 朱凱、郝曉東 |
89 | 農學部 | 農林科學學院 | 園林 | 大思政格局下《園林植物遺傳育種學》課程育人探索與實踐 | 張桂玲 | 曹雪、王瑞霞、李輝、王效華、徐平 |
90 | 農學部 | 生命科學學院 | 生物 | 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探索 | 馮桂芳 | 劉鳳蓮、邢晉祎、成妮妮、丁原書、康與云 |
91 | 農學部 | 資源環境學院 | 測繪工程 | 《遙感原理與應用》課程融入思政教育探索 | 泮雪芹 | 孟曉云、張玲玲 |
92 | 社會科學學部 | 物流學院 | 物流管理 | 基于線上線下混合式“金課”目標的《供應鏈管理》課程思政建設的內涵研究及實踐 | 王洪偉 | 劉慧、趙國英、趙一卿、程磊、于春杰 |
93 | 社會科學學部 | 物流學院 | 物流管理 | 沂蒙精神融入高校專業教育的研究與實踐——以物流管理與工程類專業為例 | 崔沂峰 | 刁科鳳、李洪杰、魏本權、李信利、陳雷、趙國英、曹松榮 |
94 | 社會科學學部 | 物流學院 | 物流工程 | “后疫情時代”課程思政建設的關鍵問題及實施路徑研究--以物流管理專業《采購管理》課程為例 | 張曉敏 | 陳雷、張少云、劉國棟、張明珠 |
95 | 社會科學學部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思想政治教育 | 課程思政融入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的研究與實踐 | 孔偉 | 魏洪秀、白海若、許金麗 |
96 | 社會科學學部 | 商學院 | 國際經濟與貿易 | 課程思政融入《國際金融》教學的研究與實踐 | 程軍 | 趙娟、張宗良、徐斌、齊春宇、馬繼青 |
97 | 社會科學學部 | 法學院 | 法學 | 《刑法學分論》課程思政的教學改革內容與路徑 | 杜慶貴 | 閆朝東、李金 |
98 | 社會科學學部 | 物流學院 | 電子商務 | 課程思政融入專業教育的研究與實踐——以《電子商務概論》課程為例 | 李信利 | 崔沂峰、吉玲、馬登程、田洪云、陳紅飛 |
99 | 社會科學學部 | 商學院 | 會計學 | 會計學專業課程思政與在線共享共建研究 | 袁堂梅 | 吳作鳳、劉德道、何洲娥、徐玉良、白晨曦、趙玉獻、尹波、孫海燕、宋紅娟、宋寶雙、王紅娟、商蕾、孟慶財、劉康偉、劉海雙、李艷芬、焦晶、公玲、陳秀蓮、陳海濤、傅偉、趙起 |
100 | 社會科學學部 | 商學院 | 會計學 | 《政府會計》課程融入課程思政教改途徑初探 | 李艷芬 | 劉德道、袁堂梅、劉康偉、傅偉 |
101 | 社會科學學部 | 物流學院 | 電子商務 | 課程思政融入專業教學過程的研究與實踐——以網絡營銷課程為例 | 陳紅飛 | 李信利、馬登程 |
102 | 社會科學學部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思想政治教育 | 高校課程思政教師隊伍核心素養提升機制研究——基于《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課程 | 白海若 | 王文峰、孔偉、朱立營 |
103 | 社會科學學部 | 物流學院 | 物流管理 | 營銷價值觀的確立與堅守:課程思政融入市場營銷學教學的研究及實踐 | 陳令軍 | 吳成軍、徐自田、許華、龐榮榮、段蘅烜 |
104 | 社會科學學部 | 商學院 | 工商管理 | 課程思政與創業基礎金課建設的融合 | 張樹亮 | 公靜、王偉 |
105 | 社會科學學部 | 法學院 | 法學 | 《刑事訴訟法學》課程思政教學團隊建設研究 | 姚建濤 | 路國正、閔凡群、孫麗峰、張珍、潘秀峰、胡友章 |
106 | 社會科學學部 | 商學院 | 會計學 | 基于“案例支撐+任務驅動”的《基礎會計》課程思政教學研究 | 王紅娟 | 吳作鳳、公玲、孟慶財、焦晶 |
107 | 社會科學學部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思想政治教育 | 臨沂大學“課程思政”建設現狀及優化路徑研究 | 楊晉娟 | 孔偉、王文峰、李艷麗、紀桂霞、許金麗 |
108 | 社會科學學部 | 物流學院 | 物流管理 | “MOOC”背景下管理學課程思政教育探析 | 劉慧 | 孫朋杰、陳令軍、劉國棟 |
109 | 社會科學學部 | 法學院 | 社會工作 | 社會保障課程思政融入專業教育的研究與實踐 | 包海英 | 許彥博、劉慶虎 |
110 | 社會科學學部 | 法學院 | 法學 | 《證據學原理與實務》課程思政教學研究 | 張珍 | 姚建濤、路國正、閔凡群、孫立峰 |
111 | 社會科學學部 | 法學院 | 法學 | 課程思政融入法理學教育的研究與實踐 | 羅亞海 | 姚建濤、劉煉科、孫麗峰、莊翔宇、李文玲 |
112 | 社會科學學部 | 法學院 | 法學 | 刑法學總論課程思政融入專業教育的研究與實踐 | 閆朝東 | 邱運華、杜慶貴、李金、莊翔宇 |
113 | 社會科學學部 | 法學院 | 法學 | 《民法總論》課程思政建設研究 | 徐樂 | 姚建濤、王倩、李永格、劉煉科 |
114 | 社會科學學部 | 法學院 | 社會工作 | 《小組工作》課程思政建設研究 | 王建珍 | 王中強、楊超、李艷麗、莊翔宇、崔紅霞、許金麗 |
115 | 文學部 | 歷史文化學院 | 旅游管理 | 課程思政與“第二課堂”協同建設探索 | 謝愛良 | 魏本權、周靜、尤海濤、韓洪凌、李學芝 |
116 | 文學部 | 外國語學院 | 俄語 | 高校外語類基礎課思政教育建設路徑與實踐 | 王明琦 | 郭偉、吳曉瑋、周丹丹、王會珍 |
117 | 文學部 | 傳媒學院 | 廣告 | 廣告策劃與創意課程技能訓練與思政教育滲透 | 王維義 | 王美藝、商榮華、武斌、張思莉、曲欣欣、王越 |
118 | 文學部 | 文學院 | 漢語國際教育 | 文化自信視域下人文學科課程思政建設研究 | 馬秀蘭 | 周云釗、廖頌舉、李洪彩、邵長忠、王穎 |
119 | 文學部 | 外國語學院 | 商務英語 | 課程思政與跨境電商課程創新創業教育融合研究 | 郭麗 | 張笛、郝廣麗、陳淑珍、季相龍 |
120 | 文學部 | 文學院 | 漢語言文學 | 課程思政與文學藝術教育融合研究與實踐 | 宋希芝 | 付玲玲、劉香、曹珂新、尚玉峰、徐澤亮 |
121 | 文學部 | 歷史文化學院 | 文化產業管理 | 傳授公序良俗、助力大學生樹立核心價值觀——基于《民俗學》課程 | 王厚香 | 王萍、白春霞、張勇 |
122 | 文學部 | 外國語學院 | 英語 | “產出導向”理念下英語師范類課程思政融合研究 | 李建萍 | 賈永青、周銀鳳、劉金俠 |
123 | 文學部 | 傳媒學院 | 播音與主持 | 《溝通技巧》教學融入思政教育元素的探索與實踐 | 王艷輝 | 焦健、張紅云、曲文君、劉艷萍、秦敏 |
124 | 文學部 | 歷史文化學院 | 文化產業管理 | 重視中國傳統禮儀、助力大學生增強文化自信——基于《社交禮儀》課程 | 杜平 | 尹明明、白春霞、荊婧 |
125 | 文學部 | 文學院 | 漢語國際教育 | “融合式”古代漢語課程思政研究與實踐 | 張泰 | 王美雨、江林森、廖頌舉、王建欣、苗守艷、周靜 |
126 | 文學部 | 外國語學院 | 韓語 | 高校韓語課堂思政元素的提取 | 吳祥彥 | 陳新、王慧君、朱曼曼、鄧星辰 |
127 | 文學部 | 文學院 | 漢語言文學 | 《中國民俗》融入思政教育教學全過程的研究與實踐 | 付玲玲 | 宋希芝、宋文琦 |
128 | 文學部 | 傳媒學院 | 新聞學 | 四個自信與《跨文化傳播》課程思政建設 | 楊中舉 | 焦健 李奕菲、宋大平 陳為艷 |
129 | 文學部 | 歷史文化學院 | 文化產業管理 | 傳統價值觀融入文化產業課程建設研究 | 張勇 | 白春霞、荊婧、王厚香、王萍、葛彬 |
130 | 文學部 | 傳媒學院 | 廣告 | 融入思政元素的《會展策劃與設計》課程教學研究與實踐 | 曲欣欣 | 王維義 商榮華 徐文靜 |
131 | 文學部 | 傳媒學院 | 播音與主持藝術 | 高校專業課“課程思政”的實施途徑——以“主持人形象塑造藝術”課為例 | 陳為艷 | 馬靜、焦健 |
132 | 文學部 | 傳媒學院 | 新聞學 | 省級一流課程構建國內線上德育特色研究 | 朱祎 | 李明娟、劉丙芬、王淑芹、張國偉、孫瑜 |
133 | 文學部 | 歷史文化學院 | 旅游管理 | 新文科專業課程思政的融合路徑與實踐 | 尤海濤 | 張學強、周靜、韓洪凌、李學芝 |
134 | 文學部 | 歷史文化學院 | 歷史學 | 新時代高校課程思政融入歷史學專業育人機制探究 | 張建成 | 魏秀春、周靜、李桂峰、劉冉冉、馬金霞、劉欽、陳建、王萍 |
135 | 文學部 | 文學院 | 漢語言文學 | 課程思政依托《中國古代文學》融入專業教育的研究與實踐 | 宋文琦 | 李同恩、宋希芝、李明軍、顏震、曹柯新、劉梅、李小華、徐澤亮、付玲玲、王撫超 |
136 | 文學部 | 傳媒學院 | 新聞學 | 新媒體專業課程思政育人的探索與實踐研究-以《新媒體概論》《新媒體實務》為例 | 焦健 | 薛亞青 楊中舉 王淑芹 宋桂花 |
137 | 文學部 | 歷史文化學院 | 文化產業管理 | 高校非藝術類專業藝術理論課程教學與“課程思政”理念融合下的創新改革研究 | 荊婧 | 杜平、白春霞、王萍 |
138 | 文學部 | 外國語學院 | 俄語 | 課程思政與俄語視聽說課程的融合研究 | 周丹丹 | 王明琦、王會珍、郭偉、李芳、Савватеева О.В. |
139 | 文學部 | 傳媒學院 | 新聞學 | 新聞專業“第二課堂”的思政教育路徑探索——以“一報一微”實踐平臺建設為例 | 孔麗娟 | 宋桂花、王金銘 |
140 | 文學部 | 傳媒學院 | 廣播電視編導 | 課程思政融入高校美育課程的建設研究 | 徐玉梅 | 姚玉杰、王琳、李明娟、白娟娟、彭晨 |
附件2:
2020年度臨沂大學擬立項建設“課程思政”教學示范課程項目一覽
序號 | 學部 | 學院 | 專業 | 項目名稱 | 項目負責人 | 成員 |
1 | 工學部 |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 材料科學與工程 | 《高分子物理》“課程思政”示范課建設項目 | 馬登學 | 徐守芳、梁士明、陳奎永、李因文 |
2 | 工學部 | 機械與車輛工程學院 |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 | 《數控技術》“課程思政”示范課建設項目 | 劉佳佳 | 田相克、韓虎、張成雷、王月華 |
3 | 工學部 |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 材料科學與工程 | 《高分子化學》“課程思政”示范課建設項目 | 徐守芳 | 馬登學、李因文、陳奎永、李興建、劉悅 |
4 | 工學部 | 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離散數學》“課程思政”示范課建設項目 | 謝印芬 | 康從英、王曉潔、劉志強、唐霞 |
5 | 工學部 | 自動化與電氣工程學院 | 軌道交通信號與控制 | 《鐵路信號運營基礎》“課程思政”示范課建設項目 | 張興強 | 齊延興、王道俊、潘學美 |
6 | 工學部 | 土木工程與建筑學院 | 房地產開發與管理 | 《房地產經濟學》“課程思政”示范課建設項目 | 武晉一 | 季朝文、宋小園、付成華、袁忠香、劉忠秀 |
7 | 工學部 | 自動化與電氣工程學院 |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自動化 | 《電力系統分析》“課程思政”示范課建設項目 | 何莉萍 | 從蘭美、李玉廷、呂劍、劉學強 |
8 | 工學部 | 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 | 網絡工程 | 《計算機網絡》“課程思政”示范課建設項目 | 楊自芬 | 符廣全、康梅娟、張興、劉麗 |
9 | 工學部 | 土木工程與建筑學院 | 土木工程、城市地下空間工程等專業 | 《土木工程材料》“課程思政”示范課建設項目 | 崔玉理 | 徐世君、陳懷成、張偉 |
10 | 工學部 | 機械與車輛工程學院 |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 | 《理論力學》“課程思政”示范課建設項目 | 田相克 | 徐波、侯宗香、王曉杰、馬保聰 |
11 | 工學部 | 機械與車輛工程學院 | 機械電子工程 | 《數控技術》“課程思政示范建設項目 | 左玉虎 | 田相克、張萍 |
12 | 工學部 | 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程序設計語言基礎》“課程思政”示范課建設項目 | 董艷雪 | 劉鳴濤、王開祥、李國強、劉海濤 |
13 | 工學部 |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 材料科學與工程 | 《材料科學研究與測試方法》“課程思政”示范課建設項目 | 崔亮 | 袁真、顏文超、劉悅 |
14 | 工學部 | 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計算機組成原理》“課程思政”示范課建設項目 | 楊洪亮 | 王立波、劉敏 |
15 | 工學部 | 機械與車輛工程學院 |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 | 《工程圖學》“課程思政”示范課建設項目 | 李秋實 | 史松霞、孫雪梅、顧宗磊、薛凱峰、張建梅 |
16 | 工學部 | 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C#程序設計》“課程思政”示范課建設項目 | 劉乃麗 | 姚曉玲、劉鳴濤、肖雪蓮、周啟發 |
17 | 工學部 | 機械與車輛工程學院 | 飛行器制造工程 | 《空間技術概論》“課程思政”示范課建設項目 | 張成茂 | 王銳、邢明明 |
18 |